幼兒專注力與學習動機問題從「家長的正確觀念」著手!

     
    
兒童專注力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家長關切的議題,但經臨床發現,很多時候兒童的專注力問題並非大腦內部出現功能障礙所導致(如多巴胺或正腎上腺素分泌與吸收出現問題),而背後真正的問題大都是家長缺乏正確的教養觀念。   

    今天,我們就不高談闊論太過於理論性的資訊,直接從臨床上幾個經典案例與處置方式來跟各位家長做分享,也希望家長檢視一下自己的教養觀念是否正確。

案例1:

我的孩子目前大班,在學習認知的領域總是比同儕慢半拍,除了上課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與放空外對學習校內基本課程好像興趣缺缺,特別是閱讀,但對於自己喜歡做的事卻可以非常專注,例如玩玩具車、看喜歡的電視節目等。

專家建議:

1. 對於認知學習興趣缺缺,依臨床經驗,最大的問題通常是從中得不到成就感,當然也可能跟基礎能力不佳(如聽理解與表達能力、視覺認知能力、基礎運筆能力、基礎運算等)有很大的關聯性,基礎能力不佳導致上課聽不懂,聽不懂就自我放棄,進而分心、放空或出現行為問題,也就得不到成就感或正向鼓勵,環環相扣。建議家長從孩子較有興趣的方式來加強基礎能力,遊戲是其中一項選擇,透過遊戲可以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一開始可以使用與課業較無直接相關但須動點腦筋的遊戲(可用孩子較熟悉的日常生活作為題材),讓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建立孩子思考的習慣,待孩子重新獲得學習的樂趣後,可逐漸將學校課程融入遊戲之中。

 

2. 此外,可以利用他喜歡的物品「玩具車、喜歡的電視節目」作為學習成果的獎勵,要讓孩子了解「努力才有收穫」的道理,當然給獎勵時,家長經常犯一個錯誤,那就是獎勵條件訂得太嚴格,讓孩子覺得達不到而中途放棄,建議可以分成「大獎勵」和「小獎勵」,小獎勵通常可以在孩子完成一件普通事情的時候給予,當小獎勵累積到某個程度時,再給予大獎勵。

 

案例2: 

我的孩子在學校功課跟不上,寫字的速度和品質不佳而且很容易分心,對任何關於學習的事情都不感興趣,學校老師建議我讓孩子從其他領域找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我們嘗試讓她參加喜歡的才藝課,看她有興趣的事物是否能有專注力及動力,但後來卻發現不僅對於學習動機沒有幫助,更造成他額外的壓力,請問我們該怎麼辦呢?

專家建議:

利用孩子有興趣的事物進行學習用意雖良善亦值得讚賞,但您使用的方法似乎值得檢討一番。對於學習缺乏興趣的孩子,把他們送到有興趣的才藝課通常效果有限,因為畢竟那還是在「上課」,也是利用課餘的時間「再去上課」,這不免會讓孩子產生壓力。建議可以多安排親子互動的遊戲,讓孩子沒有「上課的壓力」,這樣學習起來才能更快樂,此外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家長也可以發掘孩子的興趣,進而將這些興趣與課業學習結合,例如孩子喜歡汽車,家長就可以找很多汽車的圖片,教孩子認汽車的廠牌,並練習抄寫汽車的廠牌名稱或仿畫廠牌logo,同步練習運筆。

 

       透過上面兩個案例的分享,家長們應該心中有個譜了。最後,再請家長們試著回想幾件事情:

1.每天是否有固定的時間陪孩子寫作業或玩遊戲呢?(每天至少半小時)。

2.除了課業學習外,家人之間是否有「每日親子互動時間」?

3.幼兒園老師或保母對於孩子的態度為何?孩子是否喜歡老師或保母呢?

4.孩子目前的狀況是否已經對課業、日常生活或人際互動其中之一造成嚴重的影響呢?

        以上問題,如果答案為「否、否、否、是」,那表示家長應該多花點時間陪孩子,除此之外,要密切與老師或保母進行溝通協調,雙方同步給予孩子足夠的正向力量並營造正向的學習環境,提升孩子的對於學習的成就感與興趣,進而提升孩子學習時的專注力。

arrow
arrow

    職能治療師陳宜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