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遺憾就讓它留在過去,不要讓時代的眼淚繼續流
身為治療師夫妻的我們,
在求學歷程中英文是最基礎的教育,
尤其在大學階段,幾乎每天與原文書、英文期刊為伍。
然而,在我們那個年代,「讀、寫」似乎多於「聽、說」,
以致於,英文閱讀與寫作還可以勝任,
但在面臨英文交談與英文演說時,卻毫無招架之力,
相信,這也是許多父母的遺憾。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其實最貼近生活、最實用的英文運用,即是英文交談,
我們每天所說的話通常會比每天閱讀或書寫的文字多上好幾倍。
再回到自身的專業,以發展的角度來看,
語文學習的發展順序,通常是「聽、說」早於「讀、寫」,
這恰巧和我們那個年代的英文學習方式相反的,
加上早期社會缺乏英文聽與說的環境,
除非有機會可以到國外生活,否則能進步的空間實在有限。
營造豐富英文聽、說的自然情境
在太太懷孕期間,
我們就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在嬰幼兒時期,
於生活中自然提供豐富英文聽與說的情境,
讓Marvin在生活中習慣英文的存在,並能自然使用。
我們這一路以來為了英文學習積極做了一些努力,包括:
1. 聆聽英文歌曲與故事
2. 觀看英文學習影片
3. 參與全程使用英文教學的才藝課程
4. 提早搜集雙語與全美幼兒園相關資訊
5. 父母努力學習英文(這很重要!也是關鍵之一!)
很慶幸,我們有如此的堅持與努力,
現階段Marvin剛進入全美幼兒園就讀,
在語言學習上適應得很快,
放學回到家也經常會聽到他用英文唸唸有詞,
仔細聽發現,都是學校外師上課的內容呢!
透過線上學習平台,延伸學習不中斷
為了讓Marvin在家中也能延續英文學習,
我們開始接觸了英文學習線上平台,
最後選擇了OiKID,理由是(還沒開始上課前):
1. 周遭有許多醫療同業人員的使用經驗分享。
2. 非填鴨式教學,採用沉浸式互動教學,結合遊戲、唱歌與手指偶互動的方式引導語教學。
3. 有回放學習的功能。
4. 教材會依孩子實際上課的情形進行動態調整。
5. 操作介面簡單明暸,且有豐富的圖案與色彩,老師還會手工繪圖。
有這五感,就不會無感!
而在實際使用後,更加確定OiKID符合我們的理念,包括:
1. 成就感:
老師會依照臨場表現即時調整課程難易度,
讓孩子在過程中可以勝任、避免挫折,
提升了孩子對英文學習的自信心。
另外,也提供了「雙語」與「全美」兩種師資選擇,
家長可以依照孩子與自己的英文能力做選擇,
減少有些平台只能面對全美老師所產生的不安與壓力。
在課程中,老師會仔細聆聽Marvin的回應,
並針對他目前較拿手的英文字詞進行延伸,
例如顏色、形狀、動物、水果等,
所以在整體內容上,
Marvin可以聽懂並正確回答的比例大大提升,
比起過往體驗過單向輸出給孩子的英文故事課程,
Marvin顯得更有自信與成就感,
不再是「鴨子聽雷」,
有聽沒有懂...更甭提使用英語口說互動了。
2. 掌控感:
老師會根據孩子的回答即時調整課程內容,
此外,更讓孩子也能試著掌控學習方向,
例如當天老師會依照Marvin所說出來的物品進行繪圖,
當Marvin看到自己所說的物品被畫出來時,神情相當開心。
3. 參與感:
透過遊戲的方式進行課程,
可大幅提升孩子的參與動機與持續度。
此外,一對一的教學,
讓老師更能著重在探索孩子的能力優勢,
並能在1-2堂課內掌握孩子的狀況,
進行個別化的教學規劃與調整,
因此,課程內容安排上具有靈活性與彈性,
這是在過往參與過的團體英文課程所沒見過的。
規劃出符合孩子程度、興趣並「帶有剛剛好挑戰」的課程內容,
讓孩子在課堂上的參與動機大大提升。
4. 互動感:
真人互動,生動活潑,
也會透過即時的手工繪圖,增加與孩子的互動性。
老師幾乎可以將Marvin回答的事物畫成圖畫,
Marvin覺得非常神奇,不停拍手與發出驚呼的聲音,
有時也會伸手觸碰畫面沿著老師的筆跡仿畫。
5. 親切感:
老師一開始就用玩偶來與Marvin互動(暖身),
降低了Marvin的戒心與緊張情緒。
在過程中對孩子相當有耐心,
在互動上也充滿了正向引導與回饋,
老師總是會在Marvin正確回答後,
給予獎勵集點(星星)與貼圖,或畫出Marvin喜歡的圖畫,
當下Marvin會展露出得意的表情,相當有趣。
此外,也因為是一對一的課程,
所以老師會在課程中經常提及Marvin的名字,
大大提升Marvin對老師的眼神關注,
有時老師也會善用肢體互動,如Give me five!
Marvin也會非常開心地對著螢幕給予回應,
因大量的互動,師生需磨合時間也大幅降低許多。
OiKID的理念也與我們的專業與教育理念相符
無論是身為父母或治療師的角色,
在OiKID的課程中,
我們感受OiKID在教學上的理念與我們相當符合,包括:
1. 正向引導
2. 以遊戲的方式學習
3. 重視與孩子的互動
4. 尊重孩子並採納他們的想法
4. 會依孩子的狀況進行活動內容調整
5. 讓孩子在活動過程中能有勝任感和成就感
6. 隨時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態
而在第一次的課程結束後,
Marvin會在生活中開始問及授課老師的名字,
通常他只會對喜歡的老師會有這樣的反應,
也非常期待的詢問「什麼時候還要去電腦裡面找Susana上課?」
其實,這就是身為父母,最想看到的反應,
只要孩子有持續想主動參與的動機,
並會在生活中提到參與時的內容,
這堂課就值回票價囉!
當然,這絕對也是父母持續買單的原動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