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也能輕鬆玩出「感覺統合」
彰化基督教醫院
職能治療師陳宜男
市面上販售的感覺統合器材或玩具,林林總總,應有盡有,然而也造成家長在選擇上的困難。經常有家長拿著一大本感覺統合器材的型錄前來詢問該買些什麼;也有家長表示只要治療師帶著他們孩子玩過的器材,就會買一套在家使用。而家長買了器材後,該如何使用也是個問題,通常只能照著治療師教導的方式來使用,然而當孩子有明顯的進步後,那些器材自然也就被塵封在角落或流落他家了,儘管有心想變點新花樣,但礙於擔憂是否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而作罷,畢竟要將每種器材都使用到淋漓盡致是需要專業和經驗的累積。
「感覺統合」一定要花錢買器材嗎?
感覺統合的器材只是個媒介,方便治療師在治療室中能夠快速建立結構化且符合孩子能力的遊戲,而一個專業的治療師在沒有器材的狀況下,亦能夠妥善利用生活周遭的物品來提供感覺統合的遊戲,只要目的不變,成效幾乎一樣。
品質好的感覺統合器材固然較美觀且安全,相對的,價錢也高得嚇人,如果要在家中設置一間和治療室規模相當的遊戲空間,沒有十幾二十萬是無法建立起來的。
其實只要花點巧思,每一種器材都可以在生活周遭找到替代品,例如將棉被捲起來可以代替滾筒,而將棉被攤開則可以當作盪鞦韆來玩,甚至家長本身也是個很棒的道具唷!
利用常見生活用品也能玩出「感覺統合」!
以下提供幾項居家遊戲,只要利用家中常見的物品就可以讓孩子也「感覺統合」一下!
1. 吊車遊戲
◆ 所需道具:厚棉被1~2條、糖果數顆、罐子
◆ 遊戲目的:增加上肢關節的穩定度與上肢肌肉力量
◆ 遊戲方式:先將棉被捲起來,讓孩子趴在棉被上,起始動作為:
雙手撐地、肚子支撐在棉被上、雙腳騰空(如果高度不夠可以將
多條棉被捲在一起)。先用一隻手拿起眼前的糖果並往前伸展放
入罐子中,放入後回到起始位置,之後在換另外一隻手,反覆交
替直到將全部的糖果放入罐子中。
*遊戲過程中家長可以形容孩子像台吊車,可以增加他們的動機與
遊戲樂趣。*
2. 瑜珈運動
◆ 所需道具:孩子、家長、CD播放器、一首兒歌
◆ 遊戲目的:增進兩側協調、上肢關節穩定度與肌肉力量、軀幹肌
肉力量
◆ 遊戲方式:家長與孩子皆採取四點趴(小狗趴)的姿勢。請孩子
抬起頭來看著家長所做的動作並模仿,動作包括往前、後、左、
右搖晃身體、或抬起自己的手和腳。過程中可自行選擇一首簡短
的兒歌,搭配上述動作教導孩子,之後請他們配合音樂擺動肢體
或搖晃身體。
3. 藏寶箱
◆ 所需道具:堆滿各種玩具的收納盒
◆ 遊戲目的:增加手部的感覺經驗、提升觸覺區辨能力、手部減敏
感
◆ 遊戲方式:先讓孩子看看要找的東西,並摸摸看(約10秒)。請他
閉上眼睛 ,必要時可以使用眼罩,讓他在閉眼下再次摸摸要找
的東西(約5秒),之後家長將目標物埋入玩具堆中,並請孩子將
手伸入其中找尋目標物。建議先使用形狀較特殊或較大的玩具
(簡單),待小朋友熟悉遊戲並能順利完成後,可以將目標物置
換成小彈珠等小 物品(困難)。
4. 防空警報
◆ 所需道具:大棉被或大毛毯、各類型的玩具或日常生活用品(非
危險性質)
◆ 遊戲目的:利用抑制性的活動(如壓覺、本體覺、等方式)來減低
感覺的敏感度。藉由減少視覺回饋的探索遊戲,讓孩子增加手部
探索與接觸刺激的機會,且可以降低視覺所帶來的過度刺激,有
利於手部感覺輸入與感覺動作之發展。
◆ 遊戲方式:首先將大棉被或大毛毯平鋪在地上,並在裡面擺放各
式玩具或日常生活用品,利用口語或圖片提示孩子該尋找的目標
物,請孩子爬到裡面將目標物找出。如果多人一起參與此遊戲,
將可以建立良性競爭與互動的環境,讓孩子更加專注與投入。
** 注意事項:應監控孩子停留在大帆布或毯子內的時間,避免缺
氧,如有嘴唇發紫或呼吸困難的情形,應立即暫
停活動。此外,有過敏史的孩子,請注意毯子的
使用,如有發生呼吸困難的情形,應立即暫停活
動。
5. 天搖地動
◆ 所需道具:大棉被
◆ 遊戲目的:增加前庭刺激
◆ 遊戲方式:孩子坐在棉被中間,家長兩人各拉棉被的一邊並將棉
被拉起,這時棉被就會變成盪鞦韆囉!也可以在棉被內放入各種
軟質玩具,讓孩子邊搖邊找。
6. 幽靈來了!
◆ 所需道具:大毛巾或大塊布、軟質障礙物數種(如棉被、大玩
偶、家長本身)
◆ 遊戲目的:藉由減少視覺回饋的探索遊戲,讓孩子增加手部探索
與接觸刺激的機會,此外也可以增加孩子的空間定向感與聲音定
向感。
◆ 遊戲方式:先以視覺引導孩子觀察要觸摸的目標物有哪些(3分
鐘),並記住要觸摸的順序,等他記住後用大塊布包覆其全身,
接著請他依序找到所有的目標物,必要時家長可以用聲音指引
方向或提醒危險之處。
看完這些居家遊戲後,希望各位家長也能利用家中常見物品,
在家跟孩子輕鬆玩出感覺統合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