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洋洋,軟趴趴」,淺談「肌肉張力不足」的影響

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

職能治療師 陳宜男

 

    「懶惰蟲」是小白的綽號,因為在大家的眼中他總是懶洋洋的,站著喜歡貼著牆壁或桌子,能坐就不站,能趴就不坐,就算坐著也彎腰駝背或拖著腮幫子。此外,走路也常扭到腳,甚至連接個球都會扭傷手腕。

小白真的只是因為懶惰嗎?如果是懶惰,為何手、腳會容易扭傷呢?其實這極有可能是「肌肉張力不足」的徵兆!

 

什麼是「肌肉張力」?

 

    「肌肉在不刻意出力的狀況下還能讓軀幹或肢體維持一定的姿勢」,這樣的定義似乎有些抽象,舉些淺顯易懂的例子,當我們站著的時候我們不需要特別出力就可以維持站姿;雙手握住方向盤的時候,手臂不用刻意用力就可以維持伸直的姿勢。上述這些能夠讓我們維持姿勢的即是「肌肉張力」。

 

    適當的張力可以讓肌肉更有效率地出力,然而肌肉張力可能出現過高或過低的現象。過高的張力就有如緊張時肢體緊繃、僵硬一般,活動困難;過低的張力則有如感冒發燒時全身發軟,手腳好像綁了千斤重的鐵塊,使不上力。

    根據感覺統合理論,對肌肉張力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前庭系統」,藉由前庭系統內的耳石器官對於地心引力(重力)的感受,讓對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的肌肉張力逐漸趨於成熟。除了前庭系統外,亦需要「本體覺系統」的輔助才能順利維持頭部和軀幹的穩定度,本體覺的受器為肌梭和肌腱,當它們接收到外界的訊息後,即會透過神經傳遞到腦部,隨後腦部再回傳至肌肉以維持或改變肌肉張力。

 

肌肉張力不足的觀察指標

 

  1. 頸部

a.  無法長時間將頭部維持在同一個姿勢。

b.  容易抱怨脖子痠

c.  走路時搖頭晃腦

d.  頭部很輕易就被推向一邊。

e.  嬰兒期抱著時頭部容易東倒西歪

 

 

2. 軀幹

a.  彎腰駝背,肚子鬆垮。

b.  坐著或站著時喜歡倚靠著東西。

c.  坐著時很輕易就被推倒。

d.  身體總是歪向一邊。

 

3. 上肢

a.  手肘伸直時,關節處呈現非水平狀態(大於180度)。

b.  手腕或手指往手背方向彎曲時的角度過大

c.  肘關節或腕關節過鬆。

d.  不喜歡爬行等需要手撐地的遊戲。

e.  手腕容易扭傷。

f.  手撐地趴著時,肩胛骨往上凸出,有如翅膀一般。

 

4. 下肢

a.  站立時,膝蓋過度向後彎。

b.  喜歡採用「W」型坐姿。

c.  腳踝容易扭傷。

d.  足底過度扁平

 

5. 動作模式

a.  喜歡用全身過度用力的方式來避免因站不穩而跌倒。

b.  不喜歡維持一個姿勢太久,動來動去。

c.  懶洋洋,喜歡拖著走路。

d.  總是喜歡趴著或躺著做事情。

e.  上課時喜歡趴在桌子上或拖著腮幫子。

 

6. 其他

a.  張力正常之肌肉摸起來有扎實感,而張力較低的肌肉則鬆鬆垮垮

b.  嬰兒時期,抱起來有特別沉重的感覺(嚴重時,頭可能往後仰,手腳呈下垂狀)。

 

 

 肌肉張力不足之訓練(或遊戲)原則

 

1. 軀體與四肢向上延展的遊戲,如繩子上吊餅乾,請小朋友延展軀體

   或墊腳尖,以口取下。

2. 在遊戲中增設爬行的關卡,如鑽隧道、鑽桌子。

3. 上課時,可在小朋友胸口與桌子之間夾一顆軟球(約棒球大小),並

   鼓勵如果 5分鐘內沒有掉下的話,就可以得到獎勵,家長或老師可

   循序漸進地延長時間。

4. 寫字時,可以使用傾斜板(30度傾斜)當作書寫平台,可有效避免

   小朋友趴著寫字。

5. 多加利用黑板或白板,讓小朋友以站姿跪姿在上面從事活動,如

   畫圖、寫字、玩遊戲等(手舉得越高效果越好唷!)。

 

6. 站姿彎腰駝背者,可以練習貼牆站,標準姿勢為背部、臀部和小腿

   貼牆,肚子內縮。

7. 在每日作息中增加跑步、跳躍(如跳繩、跳彈簧床)等運動。

8. 手部阻力性運動可以讓手部的張力正常化,如捏粘土、幫媽媽按摩

   等。

9. 隨時口頭提醒小朋友要維持好姿勢,必要時可以制定賞罰約定。

  

   適當的肌肉張力將是兒童肌肉力量、動作發展,甚至是認知發展的重要基礎,

如果發現您的孩子有上述肌肉張力不足的問題出現,可以求助專業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尋求協助的管道如下所示:

至醫院的復健科兒童發展中心掛號à醫師轉介職能治療物理治療以進行進一步的評估

 

    最後提供關鍵字查詢,以便讀者進行延伸閱讀:肌肉張力、肌肉低張/高張、前庭系統、姿勢維持。

arrow
arrow

    職能治療師陳宜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