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嬰幼兒情緒的神秘面紗-感覺統合與情緒問題

彰化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

彰化基督教醫院職能治療師

陳宜男

    大人有情緒,學齡的孩子有情緒,嬰幼兒也會有情緒,然而就連大人的情緒的問題都比大海更高深莫測了,更何況是小孩或嬰幼兒呢?嬰幼兒在出生後的前兩個月即會因為生存本能而有情緒,例如肚子餓了、疼痛、身體不舒服時會哭泣,吃飽時會微笑等;而1歲之前即會對於人際互動而有情緒反應,例如被爸媽逗會笑,被責罵會哭,找不到媽媽會感到不安等。除了本能反應人際互動會讓嬰幼兒產生情緒外,外在環境與教養方式也都是重要的因子,例如長期處於父母相處不和睦的家庭,嬰幼兒會有較多的負面情緒;而父母過於溺愛會讓孩子失去正確的判斷而有錯誤的情緒反應,例如不高興時就亂丟東西,父母不加以勸阻反而在孩子發洩完後給予物質上的補償,將來孩子在學校也會因為不高興就亂丟東西,甚至被勸阻還會變本加厲。

 

    然而,除了身心因素人際互動外在環境教養方式會影響嬰幼兒的情緒之外,其實感覺統合失調也是影響情緒的一大主因。6歲以前的孩子因為邏輯與抽象學習能力尚不足,因此仰賴肢體與器官的感覺來學習,而在人際互動上亦會有較多的肢體動作,如擁抱、親吻等,如嬰幼兒高興時即會親吻他人的臉頰,難過時會向父母索討安慰的擁抱等;父母亦會以相似的肢體動作來表示讚賞或鼓勵,如小朋友表現好時就會賞以愛的抱抱、摸頭或飛高高等。然而,當感覺系統出現問題時,即可能會讓這些表示善意的肢體動作變成嬰幼兒負面情緒的導火線!不同的感覺系統發生失調會有不一樣的負面情緒產生:

 

1. 觸覺失調

   當缺乏觸覺經驗或觸覺過度敏感時,即會產生以下的情緒反應:

 

   不喜歡被擁抱,被擁抱時會有生氣、哭鬧或懼怕等情緒出現。

 

   觸摸其頭、鼻、口、耳等較敏感的部位時會出現明顯的情緒反應,如生氣、大叫、煩躁等,嚴重時甚至會有攻擊的行為發生。

 

  當與他人有肢體接觸時容易動怒或出現不愉快的表情,相對的也不喜歡人多的地方,因而個性較為孤僻而容易與他人產生摩擦。

 

2. 前庭覺失調

  對於走樓梯、搭電梯、爬繩梯等活動會出現哭鬧、抗拒或不安的情緒,例如遲遲不進電梯或看到爬梯會哭鬧。

 

  對於有高度或會旋轉的活動會產生不安的情緒,甚至光想像就會出現手心冒汗、尿褲子等生理反應。

 

 

3. 口腔感覺輸入失調

  會排斥或抗拒吃特定的食物,常見的如布丁、果凍等軟質食物,甚至看到此類的食物時會感到焦躁不安。

 

   排斥刷牙、吃棒棒糖等侵入性的活動,當這些物品進入口中時會哭鬧、退縮或生氣。

 

4. 嗅覺失調

  對於特定的味道會感到不適,而產生焦躁、不安或退縮的情緒反應,如香水、食物味道、體味等。

 

  對於某種味道過度依賴,當得不到或失去這種味道時,會感到極度不安或煩躁,例如有些嬰幼兒只喜歡某種乳液的味道。

 

  環境的味道也會影響人的情緒,有研究指出,如果某個辦公室有人噴香水上班,員工的辦事效率將提升六成以上。

 

5. 聽覺失調

  對於突如其來的巨大聲響產生過度驚嚇、哭鬧、生氣,甚至出現暴力的行為。

 

  連微小的聲音都會感到很吵而產生情緒反應,如生氣、煩躁等。

 

  對於特定聲音感到特別敏感而感到害怕不安或生氣,例如保麗龍摩擦聲、翻報紙的聲音、吸塵器的聲音。

 

6. 視覺失調

  容易被過亮的光線所干擾而產生負面的情緒,如煩躁、歇斯底里或生氣。

 

  對於過於複雜的圖片或景色感到不耐煩、厭惡等負面情緒。

 

  處於較為明亮的空間時(如牆壁、家具顏色太亮)會有焦躁不安的情緒出現。

 

  過於雜亂的環境也會影響情緒,俗話說:「窗明几淨」,有乾淨的環境心情自然就會好。

 

7. 本體覺失調

    當嬰幼兒擁有正常的本體覺時,他們較能掌握自己的身體和動作,這時相對會較安心,而產生情緒上的安全感。

 

  對於力道的掌控不佳,因而經常會被誤認為生氣而發生誤會,例如關門過於用力變成甩門,或向他人拍背打招呼被誤認為推人。

 

雖然感覺統合失調的嬰幼兒所產生的臨床症狀是影響情緒的主因之一,但是所衍生問題也不容小覷,感覺統合失調可能導致動作表現不當笨拙而無法順利融入遊戲或完成日常生活活動,也因此常受到懲罰或被同儕排擠,最後這群孩子情緒只會更加不穩定與退縮,這恐怕才是最值得關注的一環。我們應該敞開心胸,用正向的態度來對待這群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充滿善意與歡樂的環境來迎接這群孩子吧!

 

 

 

 

 

 

 

 

 

 

arrow
arrow

    職能治療師陳宜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